預計要更換正時皮帶(時規皮帶)與皮帶墮輪及漏油的油封更換
拆下搖臂蓋時差點哭笑不得
在網路看到很多油泥嚴重的案件
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厚的油泥
就像倒入瀝青一樣
原本車主才換油開1600公里不用拆下部油底殼
但是看到這樣油底殼不拆不行
油泥覆蓋凸輪軸座的螺絲都看不到六角形的螺絲頭
引擎運轉時凸輪軸是會快速轉動
連轉動的軸都一層黏黏的泥炭
下面是在引擎右側正時皮帶處的漏油
因為從正時皮帶外蓋有明顯大量滲油才會拆換
曲軸油封
機油泵浦油封
拆下機油泵浦總成
油膩膩的側邊
圖片左下方那隻長長黃褐色的就是機油尺
左上方的油封蓋之前換的人塗很多膠還是漏油漏很大
油封跟油封蓋都拆下時才想到要拍照
這些都是等著要清洗的
這支機油進油濾網已經有一半被油泥阻塞
如沒拆下油底殼清洗這支麥克風
機油會吸不上去潤滑上面的凸輪軸
泡沫清洗
用完2瓶原廠清洗劑
這toyota原廠的清洗劑比較溫和不會傷汽門油封
側邊清洗後
搖臂室清洗後
麥克風清洗~用銅刷+除碳劑+高壓水槍
油泥真的像瀝青
下圖是潤滑油道圖
麥克風就是圖中最下方,黑色是機油
吸取機油的濾網
圖片中心是機油芯,也是在濾油的
麥克風是粗濾,機油芯是細濾
這有我之前解剖機油芯的文章
http://mchot93.pixnet.net/blog/post/27282346
http://mchot93.pixnet.net/blog/post/27282457
裝上火星塞油封與搖臂蓋油封
搖臂蓋螺絲油封
凸輪軸油封+油封蓋更新
分電盤油封蓋更換
這是從蓋子的背面拍照
不是裝反了
機油泵浦油封更換
機油泵浦內的o型環
之前換油封的人這條沒換
原本是軟的橡膠硬的根塑膠一樣
去材料行時還沒貨
老闆說這條很少人再換
o型環裝在這裡,要拆機油泵浦總成,而且不太好裝
裝上機油泵浦總成與曲軸油封
機油泵浦的普利盤有莫名的攻擊傷痕
而且很多處的不規則缺角與刮痕幾乎整圈凸齒都有
這不知道是哪位老師傅的傑作
因為周邊沒有撞傷痕跡不可能是整顆沒鎖緊飛出來
有些重要處我會上螺絲膠
原廠的正時皮帶+2顆墮輪
引擎側邊正時皮帶爆炸圖
這樣大家應該就比較清楚
其實原理就是下方的軸靠皮帶牽動上方的軸
兩軸同步轉動引擎才會動
如果其中有誤差車子就發不動
油底殼上膠
先用便宜的機油
再開出去繞一下
將引擎內的清洗劑與未完全排出的碳粒汙泥油漬與便宜的機油混合
再換新的機油與機油芯
我用的機油芯比較貴也比較大顆
過濾效果比較好
有解剖圖http://mchot93.pixnet.net/blog/post/27282058
看看機油尺
有沒有油泥看機油尺也能大概知道
有漆垢是還好因為機油一定會有油氣蒸發
像這支油尺是上端卡著油泥就表示該車一定有油泥
再看換下的曲軸油封背面
這是之前有換過的油封依照油封彈性程度推測是使用3年左右
正面很乾淨背面卻被油泥覆蓋
油封12點鐘位置是我清除的可以明顯看出油泥厚度
該車上次換正時皮帶的貼紙是10萬公里左右目前281640公里
但是我比較好奇是拆下的正時皮帶不像用了18萬公里
側邊油封有換過跡象但是又好像只換凸輪軸油封.油封蓋.曲軸油封.機油泵浦油封這4顆+搖臂蓋墊圈
上次更換時有沒有油泥??
油泥是更換油封後的機油劣質引起??
如果像這樣嚴重的油泥
換再好的機油也會因為混合油泥而使機油提早劣化
機油劣化會使油封加速硬化
所以機油跟水箱水+變速箱油顧好,以頭又大神車是可以開很久的
有聽過altis9代計程車開到儀表公里速歸零(100萬公里)沒大修過引擎與變速箱
此次引擎部分更換零件如下: 1~10是漏油更換的零件 15~17是正時周邊物件(每10萬公里更換)
1.搖臂蓋墊圈 2.搖臂蓋螺絲墊片 3.火星塞油封 4.凸輪軸油封 5.油封蓋
6.分電盤油封蓋 7.機油泵浦油封 8.機油泵浦座o型環 9.前曲軸油封 10.墊片膠
11.L牌機油*3 12.A牌機油*3 13.機油芯 14.除碳清洗劑*2 15.正時皮帶
16.時規調整墮輪 17.時規固定墮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