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發現人們的觀念與想法


是不是多人說或是以訛傳訛


既使是錯的,也變成對的


使得


社會沒有公理


人心沒有正義


有時候觀念與知識是會依時間而必須修正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以引擎機油來說


市面上的四行程內燃機潤滑油


分為礦物油,合成油,全合成油


在此不在贅訴


一般民眾會聽信專業修理廠的建議選用機油


用全合成機油,相對價格高出許多


技師會說全合成油的劣化程度小


不容易變質,對引擎有比較好的保護作用


技師說的很正確,但是實質的問題來了


市面上的機油有多少是合成油卻標榜全合成油


大家會說以甜甜圈做標準(api)美國石油協會(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de)簡稱API


>


算了吧,上api官方網站查詢後


會發現很多都沒有驗證


或是只有驗證某2~3樣油品就全部商品都印上甜甜圈


關於油品上標示的覆級黏度標示


所代表低溫與高溫流動性


黏度標示根機油衰退與保護程度


油泥產生沒有絕對的對應


詳細相關知識請到知識+查詢


在此贅訴只是增加看倌的眼力負擔一點營養都沒有


以下提供幾點給大家選用油品參考


1.如果平時開車都很順不超過3000rpm偶而4000~5000轉不超過10秒鐘


使用合成油即可(10w/40,10w/50)就已經措措有餘


2.如果你是手排車加上爆走份子,常常都7000rpm上下


你所用的即使是神油,要拆引擎是早晚,在此不說少數特異份子


3.如果你是女生都慢慢開車或是不開快車正常油門輕踩的人


10萬公里以上的車,使用礦物油即可(20w/50)(toyota車系vvti引擎不適用)


4.5000公里或6個月換一次油不要偷懶,因為台灣是屬於嚴苛環境


市區走走停停比跑高速公路來的劣化嚴重


5.只要不用到假油,5000公里正常換油,想要有油泥還真的很難


我家有3臺車


1-2005年altis使用5w40全合成或合成機油(5w40也有合成機油)


2-1994年福特天王星使用20w50礦物油


3.1992年美規corolla/1.6使用20w50礦物油


這3台車都沒有油泥也沒有清洗過引擎油泥也沒有搪缸過


更不會吃機油,下圖是上星期拆開corolla的引擎上部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越貴的油越好或是跑高速公路要用高溫黏度50的比較好


這種理論就聽聽就好


我發覺很多修車師傅或是原廠技師的觀念


還是停留在以訛傳訛的觀念裡


歐洲車很多原廠指定用油是5w30


那大家喜愛的雙b是不是就不適合跑高速公路


但是偏偏德國還有無限速公路


所以該怎樣花錢換什麼油是大家的自由


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


所以不要在此回應那些不必要的口水戰


我的理論如果你認同就幫小弟鼓勵一下


如果不認同請直接點讓你看了會爽的文章看


我家altis用的全合成油,每公升88元(汽車百貨特價)


我也希望是假油


這樣才有藉口換2zz引擎






以下是在奇摩知識看到的,因為我認同其論點所以給大家參考


知識+ : 天堂之門 之最佳解答轉錄

很多朋友都會問黏度的問題: 15W-50, 10W-40, 5W-40, 5W-50, 10W-50. 0W-30, 20W-50, 20W-40, 10W-50, 10W-60....到底哪種級數適用?哪種級數俗又大碗又耐操又能發揮性能? 這裡已經將市面上常見的機油級數通通寫出來,雖然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級數是什麼東東,但是我們還是說明:

W為WINTER的簡稱,W前的數字代表機油低溫時的黏度,後面的數字代表高溫時的黏度,數字愈大代表黏度愈高,

黏度指數增進劑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,在臺灣,攝氏低於5℃的機會幾乎沒有,各家廠牌黏度指數增進劑品質,品牌也各不相同,所以眾家車友關心的0℃黏度到底是多少?..並沒有準確的答案,也沒有人知道,這張表只不過定出了級數的規範,並沒有測出臺灣地區車友需要的數據 從此表我們發現..現行各大油廠(MOBIL,ARAL,CASTROL,FUCH....) 紛紛推出0W-40,0W-30機油,標榜流動點低,流動性佳,啟動磨耗超低,有上述觀念的朋友一定會對這些機油不以為然,這類油在臺灣這種0。C都很難達到的氣候根本是有用跟沒用一樣,雖然低溫流動極佳,但是在台灣是根本不用考慮這問題的..高溫時的黏度和5W的油相同,如果有人說0W-40的油加速比較快,好像就不是這麼回事的,用10W-40一樣有這樣的效果喔..如果用此類產品,充其量不過是追求新鮮,浪費金錢而已, __<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,要給予最大的掌聲,機油基本的概念您已經有了.. 有人會說,那10W-40會不會比10W-50,10W-60,5W-50爛呢??20W-40應該是很爛的機油了吧? 其實不同黏度等級機油是代表它能適用於不同的工作環境中,舉例來說,在高緯度國家(如瑞典,挪威,丹麥,德國等北歐國家,或大陸型氣候顯著國家,如美國內陸,中國緯度偏高省分等等)冬季平均溫度相當低,-20℃在當地是家常便飯,只要一波冷氣團,當地車車就動彈不得,所以0W,5W的機油對於他們而言是相當需要的..15W啟動就變得相當困難,甚至結冰,連帶影響機油幫浦抽至汽缸壁的潤滑時間,造成汽缸的嚴重磨損,所以,低流動點機油之所以推出,完全是適應緯度高國家冬天的需要... 升溫快,流動性佳,是此油之特色.

那麼,有人也會問那麼後面的高溫號數是否也以此觀念探討呢?沒錯,我們以MOBIL 1 5W-50為例,美國內陸在夏天的溫度是絕對不比臺灣低的(35-40℃),不知您有否想過,以正常半年換油,或在外國行車環境如此優秀的環境下,一罐機油至少也要挺個兩季,所以在氣候季溫差相當明顯的國家中,自然有黏度號數差距大的機油產生(為了要讓黏度範圍大,必須添加更多添加劑,至於是否適合本地以及是否會影響油質,這就不討論了,以免被告,而且我只是外行),它必須同時適用極高溫與極低溫環境, 所以,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溫差變化不明顯的地區,0W機油真的是大材小用,..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機油分類與認證~~

礦物油:

大致說來,市面上非常"俗"的機油大多是礦物油,此類油在罐子上,都沒有清楚的標示,或是以英文"multi-grade"帶過,其意指"複級機油"之意,價格多在百元下,此類油是直接由地下的原油挖出加以提煉,加上添加劑而成,主要成分為碳氫化合物,此類油品的分子結構有許多支鏈,在潤滑過程中易受剪力,離心力拉扯而斷裂,故在激烈操駕之下,此類油不能提供完整的潤滑,也易裂解變質,但是在添加劑的作用下,仍然有基本的保護引擎與一定耐用, 耐久度

半合成油(英文: SYNTHETIC,SEMI SYNTHETIC, 或德文SYNTHESE)並無特別敘述之處,其基礎油為上述兩種油類做比例性添加,再加入特定ㄉ添加劑提升其油質與穩定性,不過製造廠商需要注意的是調配比例的拿捏,如果比例出包,反而容易變質,所以在選擇半合成油時,最好選擇耳熟能詳的大廠牌生產的產品,較有保障,品管也較放心...

全合成油(英文: 100% SYNTHETIC,FULLY SYNTHETIC, 或德文VOLL SYNTHESE,VOLLSYNTHETISCHES),全合成的意思是全部合成物,也就是說全部在實驗室中經由化學變化(如加氫)製造出來的"油",成品我們通稱為"合成基礎油".. 但是必須聲明,它跟我們所謂"油"是絕對不相同的物質,照理應該叫做"人工脂",因為製作它的目的與用途和傳統用潤滑油相同,且顏色相近,所以我們以全合成"油"相稱,用以代替原油潤滑.. 如此一來便可倒入引擎潤滑了嗎??答案是NO!!它必須在添加各種添加劑(如抗氧化劑,抗泡劑,清淨分散劑,抗極壓劑,黏度指數增進劑等)後,才能稱為一罐全合成油,隨著消費者對油品認識與要求增加,市面上目前最為普遍的油,幾乎是全合成油在主導,

機油品質的好壞與否是和黏度指數沾不上邊的,而是靠以下所列之機構所通過的認証來辨別一罐機油的好壞...

在基礎油相差不遠的情況下,添加劑的好壞決定了一罐機油的品質,各家油廠為證明自己產品的品質,會將自己油品送至有公信力的測試單位做認證,所以,辨別它們就是買油時斷定油品好壞的重要指標與參考。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認證有下列三種:

API:API是指美國石油協會(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)制定的規格。API等級區分標準主要依據引擎機油的運轉性能(低溫流動性、高溫清淨性、擴散過濾性、氧化穩定性、耐磨耗性、防腐蝕及防鏽性、觸媒相容性),和環保要求(省能、低污染),目前共有SA,SB,SC,SD,SE,SF,SG,SH,SJ九種等級, 而以SJ為最高等級,通過測試項目最多,品質最穩定,油耗低,污染低...

(ACEA:原CCMC在1992年改組為ACEA.

【以下資料來源:中國石油......

CCMC = Committee of Common Market Automobile Constructors,

乃歐洲共同市場汽車製造委員會的意思。其制訂的規格有最低級的G1到現今最高級的G4、G5。為什麼說最高即是G4、G5而不是只有G5而已呢?因為G4所認證的對象是黏度在10,15,20W-X(X並無限制)。G5則只有5,10W兩種而已,而它們都必須通過8樣的引擎測試,唯一些許的不同,在於G5要求的揮發度和氧化的限制較G4嚴格一點,其他沒什麼太大的差異!另外,CCMC 與 API 的等級對應關係大致如下:

  G1 : SE

  G2 G3 : SF

  G4 G5 : SG

而CCMC的引擎測試項目也於API並無太大差別,重要的分別就是增加了三款歐洲引擎的測試如下:

  法國標誌的 TU-3 引擎 => 檢驗機油對凸輪軸的保護能力

  德國朋馳 M-102 引擎 => 檢驗清靜性、對抗黑色油泥的產生、以及防止活塞積污、油氣環作動不順和磨損

  飛雅特 132 引擎 => 機油完成有效清淨功能同時又不帶來提前點火的毛病】

為歐洲車輛製造協會(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eans d'Automobiles /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Vehicle Manufacturers)的簡稱,共有以下會員: BMW(ROLLSROYCE), DAF, FIAT(FIERRARI), FORD(JAGUAR,OPEL), GM, MAN, MERCEDS-BENZ, PORSCHE, PSA, RENAULT, SCANIA(SAAB). VW(AUDI,SEAT), VOLVO 這14家車廠共同制定出最新的歐洲機油規範,即為"ACEA",1996年起陸續取代原歐規"CCMC"目前兩種規範仍並行使用。ACEA汽油引擎規範如下:

 @ ACEA A1 取代原 CCMC G5 並符合省油標準;

 @ ACEA A2 取代原 CCMC G4

 @ ACEA A3等級與A1相同,但品質要求更高,所以優先順序如下:A3>A1>A2(目前許多油商皆搞不清楚,以後去買油,順便教教他們!!!)

主要優點如下:

 (1) 高穩定黏度(STAY-IN-GRADE),在換油週期內機油黏度劣化程度極小.(純美規劣化程度較大)

 (2) 高抗氧化性,機油不易變質

 (3) 低揮發性,不易失油.

WV:

因為"VW"原廠機油規範高於ACEA的要求,所以許多大廠牌的油品會送去"VW"車廠測試認證(要花錢的),"VW"是不會幫雜牌機油測試認證的. 汽油引擎規範如下:



A級品 "VW500.00"

除了高品質要求外,更必須能發揮引擎的馬力並達到省油性,所以A級品主要有5W/30,10W/30(低氣溫下使用)與5W/40.10W/40(可適用於高溫氣候).

B級品 "VW501.01"

即使機油品質很好,但是黏度過高皆只能列為B級品(5W/50.10W/50.10W/60),如果黏度適合,但是品質未達要求,也只能列為B級品,如10W/30.10W/40等等.B級品的10W/40合成油VW也限制在氣溫15C以下使用.



※車廠認證※

MB(MERCEDES-BENZ)229.1, VW500,00/505,00, SAAB TURBO, BMW, PORSCH, ROVER, ROLLS RISE....

會送去大車廠測試的原因是,證明自己產品能夠符合其所設計的引擎需求,當然,能通過這些專產高性能車的大廠的測試,機油的品質絕對夠讚!!

※另類標準※ILSAC: GF-1,GF-2...

此標準可說是最近掘起的標準,目前出現機率還非常的低,未來預料,它在能源節約抬頭的未來,將會成為一個有力的基本認證,它和API標準相差不多,不過,它對油耗的要求非常嚴格,可說是為一些常為燃油,油耗不盡理想的車主做省錢的動作,在地球資源日趨減少的未來,勢必將用此認證規範油商,使機油更加能夠潤滑引擎,達到省油的目的.

ILSAX 與 API 區別如下:

  GF-1 = SH + EC2

  GF-2 = SJ + NEW EC (EC = 燃油消耗標準)

所以GF-2 > GF-1

標榜車隊使用的機油, 例如OMEGA,中油SH9000,SJ9000贊助三陽車隊, CASTROL贊助RALLY TOYOTA,F1 WILLIAMS, MOBIL1使用於PORSCH耐力賽, REPSOL贊助GP500 HONDA, RALLY FORD, TOTAL贊助F1 JORDAN及巴黎-達卡越野吉普大賽, Q8之於BTCC VOLVO, PIAA之於F1 ARROWS, ELF之於RANAULT等等...皆在證明自己產品能夠接受嚴苛激烈賽事的試煉,在全球媒體的追逐下,我們可以透過螢光幕看到這些使用機油的車隊,皆能在激烈操駕下完成賽事,甚至得到不錯的成績,消費者對於廠商旗下的產品,無疑是給了一顆定心丸,也有與有榮焉的感覺,對於其銷路,自當有其正面意義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飄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